這是一本簡單、通俗的心理學書。透過一個個小的故事向我們說明愛情路上的男女心理和教我們如果抓住幸福的愛情,不要走到愛情的盲區。它每個小故事都佔用二個版面,左面用文字細祥每個觀點,不時更加入小故事令人更易找到重㸃。右邊是超可愛的小兔兔插圖,令你愛不惜手。以下是我個人較喜愛三個故事。
棘輪效應:小心“寵壞”了你愛的人
棘輪效應(ratchet effects)一詞最初來自對蘇聯式計畫經濟的研究。在計劃體制下,企業的年度生產指標根據上年的實際生產不斷向上調整,好的表現反而由此受到懲罰(因為下半年每毎要求更大的升幅)。這種標準隨業績上升的趨向被稱為“棘輪效應”。也可以用中國的古語概括: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書中就用了箕子勸紂王不要用象牙筷子作例子。因為有了象牙筷子,就想用美玉碗盤。有美玉碗盤,就不甘於清茶淡飯,再而美味佳餚、綾羅綢段、富麗的宮殿,最後大興土木、尋歡作樂了。
婚姻中兩人的相處也是一樣。剛剛開始時,我們都可能願意無條件的付出使對方幸福,這看似理想當然。可惜,人一旦過了舒適的環境(慣於接受而不用付出)就難以回頭。所以單方一味地奉獻其實並非明智之舉,到頭來只會令戀人更加不珍惜。港女14巴也許是這樣煉成的。愛情是要兩人一起去努力、去經營,才會越來越穩固。“我一直為他付出,他自然就會對我好。”想法太天真和理想化了。
自我選擇效應:自我選擇效應是指人往往要用很多時間去選擇和下決定。一旦選擇了就會按照選擇路缐走下去的慣性,而且在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的選擇。因此,人往往不能理性地因環境和程況改變而放棄原本的選擇。這發生多方面不同的選舉,不只愛情。在愛情路上最常見的是遭遇家暴的女性依然堅持婚姻。很多時原因只是——既然已然這樣,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勉強過去吧。但是很多事只要邁出第一步,接觸新的生活,一切變得容易。如果現在生活令自己不能微笑,放棄,有時候也是一種勝利。
定勢效應:定勢效應是指將我們主觀投射在他人身上,時常覺得他的一舉一動都証明我的主觀意願。這就好象當我認定一個人時,就一心一意地認定只有他才能令自己幸福。完全否定其人也能自己幸福就算認定那人己不愛自己了。有時回頭看就發現森林就在後面,這又何苦苦守那個空空的樹坑。